上海松江陈继儒:立德立言 导人以善2017年7月14日 15:25
陈继儒
陈继儒(1558-1639),字仲醇,号眉公、麋公,松江府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代文学家、书画家。生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二十一岁得秀才,二十九岁弃秀才功名,携家人隐居于松江小昆山乞花场,后又移居东佘山。
陈继儒平生多才艺,书法学苏轼、米芾,追求笔外之致,书外之味。绘画空远清逸,名重当时,尤其用水墨画梅,乃是首创。其传世书法作品《行书半研斋诗》《行书李白诗》,绘画作品《梅花》《梅竹双清图》等,现藏故宫博物院。在当时,陈继儒、沈周、文征明、董其昌被合称为“四大家”。
陈继儒善鼓琴,通词曲,能诗文,擅写清言小品,一生著述等身,生前被刊刻的作品达数百卷,现有《陈眉公全集》《妮古录》《太平清话》《安得长者言》《狂夫之言》等作品传世。此外,崇祯二年(1629),受松江知府方岳贡之聘,还主编有《崇祯松江府志》行世。
陈继儒虽然隐逸,但关心民众疾苦,尤其在赈灾事宜上,积极奔走出谋划策,做出了贡献。他的《晚香堂》小品卷中收录的《上王相公救荒书》《上徐中丞救荒书》《复陶太守救荒书》等都是为民请命的经世之文,字里行间皆可见其一片真切的恤民之心。
《安得长者言》
《安得长者言》是陈继儒所撰的一部箴言体家训著作。他在序中自谦地说:“弋一二言拈题纸屏上,语不敢文,庶使异日,子孙躬耕之暇,若粗识数行字者,读之了了也。”意思是,他的文章只不过想让后日子孙在躬耕之余读一读,明白点做人做事的道理罢了!
书中共录有122条格言,内容主要是总结自己多年游学四方的所见所闻,以及研治经史典籍、借鉴前人得失时的思考和感悟,以朴实无华、空灵自然的格言警句形式,向后辈学者娓娓道出,虽然片言只语,信马由缰,但作者的大彻大悟、聪睿之气和良苦用心却跃然纸上。如“任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读史要耐讹字,如登山耐歹路”等,语言清新,道理深刻,十分耐人寻味。
●视频脚本
上海松江陈继儒:立德立言 导人以善
【童声歌唱】大地生万物,唯人最为贵。人中有好人,又是人之瑞。好人行好事,好人怀好意。好人读好书,好人入好队。好人敬父母,真如敬天地。
这首孩子们传唱的《好人歌》,出自明代文学家、书画家陈继儒。
上海市松江区中山小学教师 刘钦腾:
这首《好人歌》简单易懂,但是内涵深刻。对教育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教会孩子们如何做人,如何做好人。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格,品格决定命运。一个人如果养成了好的品格,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而养成一种坏的品格,则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呀。
陈继儒,字仲醇,号眉公、麋公,松江府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生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十一月初七,二十一岁得秀才,二十九岁弃秀才功名,携家人隐居于松江小昆山。
松江广富林遗址新貌
松江,古称华亭,别称云间,早在5000多年以前,广富林地区已有先民劳作生息。千年以来,松江更是人杰地灵、物阜民丰,在元明清三代,经济发展繁荣,赢得了“苏松税赋甲天下”“衣被天下”等美誉。
上海松江博物馆馆长 杨坤:
明代的松江府下辖华亭县、上海县、青浦县,它的大致范围包括今上海市行政区域内的苏州河以南地区和苏州河北岸的部分地区。松江城作为松江府的中心城市,它是明代晚期松江府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在松江,陈继儒潜心修学,一生著述等身,生前被刊刻的作品达数百卷,特别是那些清雅隽永的修身处世格言类书籍,如《太平清话》《安得长者言》《狂夫之言》等影响深远。
除了拥有卓越的文学才华,陈继儒在书画艺术上也取得了颇高的成就。他的书法学苏轼、米芾,追求笔外之致,书外之味。绘画空远清逸,名重当时,尤其用水墨画梅,乃是首创。其传世书法作品《行书半研斋诗》《行书李白诗》,绘画作品《梅花》《梅竹双清图》等,现藏故宫博物院。在当时,陈继儒、沈周、文征明、董其昌被合称“四大家”。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兼文学研究所所长 李时人:
陈继儒是晚明时期一位特殊的历史人物,他29岁的时候就放弃了秀才的身份,在以后数十年的岁月里,潜心著述、勤于创作,终于成为一位在文学艺术和其它各个方面都取得很多成绩的一位艺术家。
重视教育数代家风
据陈继儒长子陈梦莲所撰《眉公府君年谱》等史料记载,在陈继儒四五岁时,他的老父亲濂石公就在膝上授书。六岁时,陈继儒入小学,他的老师经常赞道:“此汗血驹也,当非凡品!”
万历十四年(1587年),二十九岁的陈继儒,放弃科举,带老父濂石公,居住于小昆山。有人对濂石公说:“你的儿子固然快活了,但是让老父亲吃不上酒肉,可以称得上孝顺吗?”濂石公笑着回答:“平常的生活,能跟儿子在一起,安享父子天伦之乐,即使粗茶淡饭,也是快乐的,为何还要去羡慕他人呢?”父慈子孝,跃然纸上!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兼文学研究所所长 李时人:
陈继儒这种特殊的人生道路、特殊的思想性格的形成,与晚明的社会、文化状况,与松江地区的地理历史条件有关,当然也与他的家风家教有一定的关系。
天启四年(1624年),陈继儒的孙子陈仙觉出生,陈继儒欣喜非常,亲自担当起了教导重任。史料记载,陈继儒早晚亲自教导仙觉学习《大学衍义》《诗谱》《史约》《孙武》等经史子集。如果仙觉能够对答如流,就非常高兴,给他奖赏,以鼓励他好好学习。有时见到特别的书、人、事,就让仙觉抄录下来。到崇祯九年(1636年),陈继儒年近八十,还撰写了十余篇当时流行的诗文,在床上传授给他。因此,陈仙觉在很小的时候,就才气英迈、熟于史学。
立身行道积善养德
陈继儒早年长期在馆授徒,家境贫寒。但家有贤妻的陈继儒,并无内顾之忧。他的结发妻子卫氏,勤劳聪慧,温婉忠厚。董其昌在《寿陈征君原配卫孺人六十叙》中称卫氏有 “三贤”:“始当继儒才名方噪,不难为孟光之劝隐而勤身家,此其一也;继儒中岁,曾不艳羡富贵,无憔悴可怜色,此其二也;晚岁则为庞公之偕隐,屏居肃穆而犹林下之风,此其三也。”
上海市松江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尹军:
这段话讲了陈继儒夫人青年、中年、老年三个阶段的境界。年轻时下嫁给了没有做官的陈继儒,甘愿克勤克俭,此贤为忠孝美德;中年时和年轻时一样,甘守清贫,不慕富贵,此贤为淡泊情怀;老年时,陪同丈夫隐居,甘沫林下之风,此贤为清远逸趣。
陈继儒隐居地佘山·修篁
陈继儒平生崇尚松、竹、梅的品行,常常藉以自比,悠然自得于隐居生活。但他并没有因为自己之隐逸,而忘却百姓之疾苦。万历十五年(1587年),松江遭受特大洪灾,陈继儒上书政府,请求减免赋税、赈济灾民。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松江屡次灾荒,十室九空,陈继儒又急告官府,请求设粥局救荒,得此,华亭、青浦二县每日免费向百姓发放粥食,前后长达四十日,许多义士都参与到了救灾的行动之中。他的《晚香堂》小品卷中收录的《上王相公救荒书》《上徐中丞救荒书》《复陶太守救荒书》等都是为民请命的经世之文,字里行间都可见其一片真切的恤民之心!
上海市松江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尹军:
天启二年(1622年),他劝华亭县令章允儒爱惜民力;崇祯五年(1632年)上书朝廷请求减免松江王府禄米等,以减轻百姓的负担,这些均为忧心为民的善举。
著书立说 遗训后世
除了《好人歌》,重视家教、家风的陈继儒,还写了一部具有劝喻训导性质的家训著作《安得长者言》,将他长期立身行道的感悟,传给后世子孙。他在序中自谦地说,他的文章只不过想让后日子孙在躬耕之余读一读,明白点做人做事的道理罢了!
《安得长者言》全文以格言形式出现,共录有122条,主要包括行善积福、慎独去欲、修德向贤、宽恕待人等内容。家训中说:“人生一日或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虚生”,指出行善是所有人每日必做的功课;书中还说,“静坐然后知平日之气浮,守默然后知平日之言噪,省事然后知平日之费闲,闭户然后知平日之交滥,寡欲然后知平日之病多,近情然后知平日之念刻”,指出慎独自省是重要的个人修身行为,并多次强调读书可以致知明理、培养性情。
《安得长者言》除了劝人为善,还积极倡导经世致用的实学之风。比如书中说:“任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兼文学研究所所长 李时人:
《安得长者言》是陈继儒所写的一部清言小品,同时也具有家训的意味,也可以看作是一部家训作品。这本书,有的内容是教导子孙应该注重个人修养、注重待人接物、注重处事,还有一方面的内容是对当时晚明的那种空谈空说的学风提出批评,希望自己的后世子孙能够注重实学。
陈继儒八十二岁的一生,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其包括家训在内的著作,格调清新、哲思隽永,如今正被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和喜爱,滋养心灵,弥漫芬芳!
松江方塔园
●陈继儒《安得长者言》摘编
行善积德
晦翁①云:天地一无所为,只以生万物为事。人念念在利济②,便是天地了也。故曰:宰相日日有可行的善事,乞丐亦日日有可行的善事,只是当面蹉过耳!
【注释】
①晦翁:即南宋理学家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
②利济:救济;施恩泽。
【译文】
朱熹说:“自然界别无他事,只以繁衍万物作为自己的职责。”做人只要经常想着去做有益于他人和世界的事,也就和天地同道了。所以说:“宰相每天都有可做的好事,乞丐也天天都有可做的好事,只是人们往往当面错过罢了!”
人生一日,或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虚生。
【译文】
人活在世上一天,如果能够听到一句善言,或者见到别人做一件善事,或者自己做一件善事,那么这一天就算没有白白度过。
吾不知所谓善,但使人感者即善也;吾不知所谓恶,但使人恨者即恶也。
【译文】
我不懂什么叫善,只知道令人感动的事就是善;我不懂什么叫恶,只知道令人痛恨的事就是恶。
慎独去欲
静坐以观念头起处,如主人坐堂中,看有甚人来,自然酬答不差。
【译文】
静默长坐来考察内心思想的变化,就好像主人稳坐堂上,看有什么样的客人来访,明了来者身份自然就能恰如其分地应酬。
静坐然后知平日之气浮,守默然后知平日之言躁,省事然后知平日之费闲,闭户然后知平日之交滥,寡欲然后知平日之病多,近情然后知平日之念刻。
【译文】
潜心静坐以后才知道平日里心浮气躁,缄口不言以后才知道平日里言多语躁,简省俗事以后才知道平日里枉费闲心,闭门谢客之后才知道平日里交游太滥,清心寡欲之后才知道平日里多欲伤身,通达人情之后才知道平日里观念执拗。
人之高堂华服,自以为有益于我。然堂愈高则去头愈远,服愈华则去身愈外。然则为人乎?为己乎?
【译文】
人们拥有高大的厅堂和华贵的衣服,自以为对自己有益。然而厅堂越高,离人的头越远。衣服越是华贵,越是穿在外面。这究竟是为他人?还是为自己?
济世为民
士大夫当有忧国之心,不当有忧国之语。
【译文】
士大夫应当怀着忧国之心,实实在在地为国家分忧,而不应只在口头上忧国忧民,却没有实际行动。
任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
【译文】
担当大任的人,不应该考虑个人的利害祸福;提出建议的人,应该设身处地为当事者考虑利害祸福。
救荒不患无奇策,只患无真心,真心即奇策也。
【译文】
救济灾荒不怕没有良策,只怕没有诚心,只要有诚心就有良策。
士大夫不贪官,不受钱,一无所利济以及人,毕竟非天生圣贤之意。盖洁己好修,德也;济人利物,功也。有德而无功,可乎?
【译文】
士大夫不贪恋做官,不贪取金钱,这是好品德,但如果一点儿都不帮助别人,也不是圣贤所希望的。洁身自好,修身养性,这是德;帮助别人,有益于社会,这是功。只积德而不建功,能行吗?
读书养性
读书不独变人气质,且能养人精神,盖理义收摄故也。
【译文】
读书不仅能改变人的气质,而且能涵养人的情操,大概是因为真理道义能收聚人的精神的缘故吧。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①。
【注释】
①净土:佛教用词,指清净世界。
【译文】
闭门谢客就像隐居深山,专心读书随处可入清净世界。
夫不言堂奥①而言界墙②,不言腹心而言体面,皆是向外事也。
【注释】
①堂奥:泛指房屋的深处。张耒《夏日杂感》诗:“无能老蝙蝠,乘夜出堂奥。”引申为深奥的义理。
②界墙:指做学问的门派。
【译文】
不谈论学问而只讲究门派,不谈论思想而只讲求面子,这都是只重外表不重实质的事。
结交贤友
偶与诸友登塔绝顶,谓云:大抵做向上人,决要士君子①鼓舞。只如此塔甚高,非与诸君乘兴览眺,必无独登之理。既上四五级,若有倦意,又须赖诸君怂恿,此去绝顶不远。既到绝顶,眼界大,地位高,又须赖诸君提撕②警惺③,跬步④少差,易至倾跌。
【注释】
①士君子:指有学问而品德高尚的人。也泛指读书人。
②提撕:提携,扶持。
③警惺:警示,提醒。
④跬步:半步。
【译文】
我偶然与几位朋友登上高塔绝顶,感叹道:大凡做一个向上攀登的人,一定需要读书君子的激励鼓舞。就像这宝塔高耸入云,不是与各位朋友乘兴远眺,我绝不可能一个人独自攀登到塔顶。爬到四五级台阶,我就感到疲倦,幸有朋友们在一旁鼓励说离塔顶不远了,增强了我的信心。爬到塔顶,眼界开阔,地形险峻,又亏得朋友们扶持提醒,不然稍一失足,就容易倾覆跌倒。
能受善言,如市人求利,寸积铢①累,自成富翁。
【注释】
①铢:古代重量单位,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比喻极微小的数量。
【译文】
能听得进忠告的人,就像商人做生意一样,一点一滴积累,时间长了自然成为富翁。
以举世皆可信者终君子也,以举世皆可疑者终小人也。
【译文】
令天下人都信任的人,终究是君子;令天下人都怀疑的人,终究是小人!
陈继儒隐居地小昆山·余晖鹤影
●专家观点
李时人:清言小品 津梁后学
陈继儒是晚明时期一位很有影响的文学艺术家和文化名人。
“家训”类著述在中国古代早己有之,如《尚书》中的《无逸》篇记录周公教诫成王的话语,便可以看作是一篇“家训”。后来经过长期的累积发展,出现了各种文体形式、包含各种内容的“家训”。清张廷玉等《明史·艺文志》就著录了有明一代冠名为“家训”、“家范”、“家则”、“宗约”字样的“家训类”著述二十余种。
但像陈继儒《安得长者言》这种“清言”体的“家训”则并不多见。“清言”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格言式、语录体的随笔小品。其文体形式在渊源可上溯到先秦诸子,又受到唐宋以来“禅宗语录”和语录体儒学著作(如《朱子语类》、《传习录》)的启发和影响。但其较之禅宗语录、儒家语录所涉及的内容更加宽泛,亦更加世俗化、文学化,并因此使之成为晚明到清初最为流行的一种“小品”文体。
“清言小品”当时颇有作者,陈继儒也是写手之一,所作流播甚广。其中尤以记其闲居生活、表达隐逸情怀的《岩栖幽事》最为著名。《安得长者言》则是陈继儒所写的一部具有劝喻训导性质的“清言小品”集。陈继儒自己在《安得长者言》的序言中说:“余少从四方名贤游,有闻辄掌录之……时弋一二言拈题纸屏上。语不敢文,庶使异日子孙躬耕之暇,若粗识数行字者,读之了了也。如云‘安得长者之言’而称之,则吾岂敢。” 又使这部清言小品集带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家训”性质。
《安得长者言》包括一百多则格言类的文字,主要内容是劝诫人们注意修身、处世等方面的道德修养,现随手拈出数则如下:“吾本薄福人,宜行厚德事;吾本薄德人,宜行惜福事。”“士君子尽心利济,使海内人少他不得,则天亦自然少他不得,即此便是立命。”“士大夫不贪官,不受钱,却无所利济以及人,毕竟非天生圣贤之意。盖洁己好修,德也;济人利物,功也。有德而无功可乎?”“能受善言,如市人求利,寸积铢累,自成富翁。”
大体而言,《安得长者言》中的文字主要是对行善积福、不贪名利、利济及民、修德向贤、宽恕待人等思想行为的倡导。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安得长者言》与当时一些充满“理学气”的“家训”不同,更多有一种“世俗气”,而且不像大多数“家训”仅限于对家族内部人员的劝导训谕,该书中的不少劝诫之语实为针对晚明“世风”而发,从而使之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更为广泛的教化意义。
可以说,陈继儒是在一个特殊历史时代、特殊地域产生的特殊历史人物。或者明确一点说,他实际是中国古代知识阶层,也即“士”阶层发展到晚明时期,由“科举士子”分化出的一种新型的“读书士子”人群的代表,而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江南”地区则是产生这一人群的重要之地。晚明时期,这一“读书士子”人群人数众多,而陈继儒,在晚明所以能独出侪类,成为当时朝野,包括普通民众在内的社会各阶层共同推崇的对象,应该说绝非仅仅靠的是机缘。他的各种清言小品、杂俎笔记,如《岩栖幽事》、《安得长者言》、《偃曝谈余》、《读书镜》、《太平清话》、《狂夫之言》、《枕谭》等,不仅内容十分丰富,而且往往是随笔写来,能更直接反映其生活方式、道德理想、价值观念以及对历史和社会人生的种种认识。(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兼文学研究所所长 李时人)
来源: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